|
全球光伏产业面临挑战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5.1亿千瓦,创下30年来的增速新高。在可再生能源中,光伏作为主要推动力量经历了跨越式发展,然而,产业寒冬也随之而来。 近期,海外光伏企业频繁传出裁员和停产的消息,甚至有企业申请破产。以色列逆变器制造商SolarEdge Technologies在一周前宣布全球范围内裁员约900名员工,占全球员工的16%左右。这一裁员行动主要是为了应对欧洲市场库存高企,导致订单大量取消,从而削减运营费用。 2023下半年以来,全球光伏产业链价格不断下滑,开工率持续低迷,多家光伏企业相继宣布裁员,削减开支以渡过产业低谷。去年10月,总部位于新加坡的Maxeon公司、微逆巨头Enphase Energy公司以及美国加州清洁能源公司Sunrun相继宣布裁员,裁员比例达到9%~15%。 光伏企业不仅裁员,而且停产的动作也频频上演。今年1月,瑞士组件制造企业Meyer Burger宣布关闭其在德国弗莱贝格的1.4GW产能组件工厂,主要因受到欧洲市场环境恶化的影响。另外,新加坡的REC Silicon宣布关闭挪威两家多晶硅工厂,原因是多晶硅生产成本过高。Norwegian Crystals公司和Norsun公司也相继宣布停止多晶硅业务,前者更在8月宣布破产。 在光伏企业纷纷裁员、减产的同时,一些企业不堪产业低谷的打击,走上了破产之路。今年1月底,荷兰BIPV制造企业Exasun宣布申请破产。另外,拥有28年光伏历史的组件制造商Energetica Industries GmbH去年底宣布因遭受国际诈骗而申请破产,7月德国农业光伏薄膜公司Tubesolar也以供应链问题为由申请破产。 这些企业普遍认为,近几年中国光伏产品大量进口欧洲,导致组件产品过剩,市场面临“毁灭性”竞争。 然而,与这些欧洲的“暂退”不同的是,一些光伏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市场。梅耶博格计划将业务重心转向美国,去年7月宣布在美国建立2GW电池及组件工厂。另外,REC与韩华合作重启了在美国的多晶硅工厂,并计划在美国扩大光伏产能。 在美国政府对本土制造提供支持的大背景下,预计2023年全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33GW,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。光伏企业纷纷投资并积极布局,预示着美国市场在光伏产业中的光明前景。 |